圆钢的一种表面缺陷。是在原料或轧件表面出现多余金属,在下一道次轧制时又被压入基体所形成的。
1 、特征
结疤一般出现在圆钢的表面上,较粗大和厚些的结疤,一般用肉眼或低倍的放大镜即可看到。有些薄的细小的要经过酸洗后甚至扭转后才能看到。结疤一般呈舌状或指甲状,厚度往往不一致。尖端较薄,有时可以翘起,宽而厚的一端与钢材基体相连。在表面氧化铁皮较厚的情况下,甚至只能看到一条封闭的曲线,嵌在基体上。由轧制过程中由于轧辊缺陷造成的结疤,会在圆钢的表面的轴线上出现周期性分布。其间距约等于轧辊周长和延伸系数的乘积。
除非沿圆钢的轴线做出剖面,一般对有结疤的圆钢横截面进行金相检验室,不容易看到结疤的根部和基体的连接情况。当横截面只穿过舌体部分时,在显微镜镜下只能看到多余的金属压入基体。基体和多余金属见有氧化层存在。基体下面一般无破坏。如果沿轧制方向将纵剖面穿过舌根部,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多余金属和基体相连的情况。在连接面上有氧化层存在。
结疤是多余金属在基体中的压入。对车削用钢来说,当结疤的深度不超过圆钢国标规定的公差之半时,对车削后的零件影响不大。
拉拔用圆钢表面不允许有结疤缺陷存在,拉拔过程中,特别是舌尖和拉拔方向一致时,多余的金属就会翘起、脱落,堵塞模具,使拉拔后的圆钢表面产生更多的划伤(俗称道子),严重可导致拉拔断裂。
对镦制(冷、热)用圆钢,当变形区内有结疤缺陷时,该缺陷会翘起或脱落。严重的会影响镦制工件的外形,造成废次品量增加。
2、 结疤产生原因
a.轧制过程中,轧件在成品孔前某一孔型因故损坏或辊环破缺,当轧件通过该孔型后,表面形成凸块,在后面的轧制过程中,凸块被压入基体并随轧件延伸,最终在成品表面上,产生周期性的生根结疤;
b.在轧制过程中,由于外界金属物落在轧件表面上,并被带入孔型内,压入轧件表面,在钢材表面形成结疤。这种结疤是不生根的,无规律性;
c.轧件在孔型内打滑,使金属堆积于变形区周围的表面上,在轧时造成结疤;
d.轧槽刻痕不良,在轧件表面上形成较高的凸块,再轧时,产生周期性的结疤;
e.钢坯表面有较大的冷溅、翻皮、结疤等缺陷,当用钢锭一火轧成材时,则在成品表面上产生结疤;
f.原料表面处理不当,留有尖锐的棱边或深宽比较大的凹坑,经轧制后形成结疤。
注意:由于钢坯因素在圆钢成品表面形成的结疤相对来说比较大或长,其出现的位置无规律,这是判定缺陷是炼钢或轧钢工序产生的基本标志之一。